何裁剪。
姜春花大为满意,赞道:“真不错了,丑姑,你要是这么认真学,这一个冬天我能把其他的活儿也慢慢教给你。”
丑姑大喜,以为自己在针线活方面还蛮有天分的,结果,等到缝衣服时,姜春花几乎快愁死了。明明学起裁剪都还聪明的丑姑,拿起针来却笨拙了很多,针脚大小不一,歪歪扭扭,有的地方用的力大,拉的太紧,布皱起来了,有的地方又太松,松松垮垮的难看的要死。
“丑姑,我说你这针线活怎么越来越回去了?”姜春花不解的说。别人都是越学越会,丑姑居然越学越差了。殊不知丑姑早就换了个芯子,现代的大姑娘又有几个会拿针线的。丑姑还是凭着原身的一点本领,才能勉强缝成这样呢。
“好长时间没拿针了。”丑姑给自己找了个理由。
不过,在姜春花的紧盯死逼下,丑姑总算把自己的一套内穿的小衣服缝好了,虽然针脚大小不一,但也勉强是缝好了,反正穿在里面别人也看不见。倒是纳鞋底这个活,丑姑还干得有模有样,因为她手劲大。
一连干了五天,丑姑不仅给自己缝了一套小衣服,纳了一双鞋底子,又在姜春花的教育下学会如何整鞋底子和鞋面。质量就不说了,但她总算学会了不少针线活啊。总的说来,丑姑对自己的针线手艺已经非常满意了,连手指头戳了好几个洞,都没放在心上。但是姜春花却替她愁得不行。
第72章 短视
下了三天的雨加雪粒儿, 又阴了两天,太阳才出来。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洗衣服晒被子,姜春花也不例外, 这天就没过丑姑家来。
丑姑把自己和明儿两兄弟睡的被褥全部搬出来晒在太阳下, 又到菜园后面去看当初她留下的那些高粱,有些是真的长出来了,但大部分却死掉了。
虽然她的二茬子高粱第一次实验成败了。但是, 却有几株是真的开花结了实, 只不过高粱还不到能收的时候,天气就太冷了, 高粱就全部停止了生长,小小的干干瘪瘪的, 一点儿用处也没有。
不管她想了多少办法,这些高粱现在也都快要全冻死了。只剩下一棵棵绿杆还耸立在寒风中, 相信再过不了几天,就得全部桔黄了。
她干脆把这些绿植全部割下来了, 拿来喂驴子。不过,这也给了她一些希望,至少, 她这个法了是可行的。就是明年的高粱要早点种, 早点收, 让二茬子能赶上好天气,顺利开花结实,给她一点儿收成。
中午时, 果然柱子来了。
丑姑问:“你们在家做什么?”
柱子搬着手指头,说:“少爷写字,我砍柴。”
宁家把早早准备好的木柴都卖掉了,这段时间经常在往家里驮柴草,全部乱七八糟的堆在后院里,也没时间管。这几天他们爷孙俩,就尽干这个活了。把粗大的木柴都选出来,劈成适合的长短大小,留着晚上烧炕。细小的枝条和枯草就拿到灶房煮饭用。
柱子在吴家玩了一会儿,就好回家了。
丑姑拿了一小坛子自己刚刚做好的腌脆萝卜,和早前帮宁家做的黄豆酱,给他带回去,并且告诉他:“带回去不能马上打开吃,再过七八天就可以吃了。”
她做的脆萝卜,没有晒,切成小长条的萝卜,稍微腌制后包起来,再压在石头底下,把水份压出来,然后直接拌上辣椒酱,装坛存放。七八天就可以拿出来吃了,又脆又鲜,可比萝卜干好吃多了。黄豆酱早就做好了,但也要存些日子才更加入味好吃。她做的这种黄豆酱,存放的时间越长越香越有味道。
除此之外,丑姑还把蜂蜜也拿出来了,让他也带回去,明天送到药铺去换钱,给宁二拿药。反正暂时她自己不打算出门了。她家里该备的东西基本上备好了,天气又冷还雨雪不停,这里又没防水的脱鞋等物,出去一趟鞋子基本都得弄湿,不仅冷也很容易把脚冻坏。
太阳连出了三天,感觉温暖了些,其实气温还在下降,显然这才是真正的进入冬天了。村子里有不少人出去卖菜卖柴,因为雪来的急,很多人家没来得及贮存到白菜萝卜,所以姜吴村的白菜萝卜,都非常好卖,一背过去就被别人抢光了。
姜奶奶眼见着大家的菜都这么走俏,也拉着姜春花去卖菜。她不是需要姜春花在集市上叫卖,主要是需要姜春花这个劳动力帮她背菜到集市上去。
姜春花只能背着菜上集市,她拿布巾把自己的脸裹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又穿着最破旧的衣服,和她奶奶坐在一起,也看不出来是个年轻大姑娘。倒是没引起些什么闲言碎语。
但姜奶奶还想让姜春花带些桔子送到药铺去多赚些钱回来。他们家的桔子多,除了当时她看病丑姑带走了三十斤之外,这些天,他们一家人也不过是吃了二十来斤,还剩下约一百五十斤呢。放的时间越长,坏的就越多,又不能拿出去卖,弄得姜奶奶和姜大牛心里都象火在烧一样,难受的紧。
“你把这桔子送些去药铺,换些钱回来。”
白菜萝卜这时虽然走俏,但价格却不比丑姑当初卖的价高,主要是靠走量,其实也才四五个钱一斤,比往年也就高出了一个两个钱而已。姜吴村的人,虽然在丑姑的带动下,种的菜都比往年多一些,却也经不住这样,天天几十斤上百斤的卖。他们自己也要吃啊,整个冬天才开始呢。
“不行,那药铺的东家当时就说了,就是因为我没银子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