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博文认为中,在官场中行走的人,如果一味的苦干蛮干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辛苦为他人做嫁衣裳。
要想自己出人头地,必须学会一门科学,那就是——如何迎合上司!
按常理来说,作为一个单位的职员,第一要做好的应当是业绩才是。可是业绩是什么?那就是这个单位对你所做的事务有一种赞同跟认可。那么什么代表一个单位?总不能是群众说好就好吧?一个单位的代表自然就是一把手,就是能够代表这个单位的领导。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既然一个单位的代表是领导,那么领导是什么?首先,领导是人,然后,才是领导。既然是人,就一定会有人的秉性,有人的喜好,更有人的优缺点。你作为一个下属,要想获得领导的认同,但你又不喜欢领导的秉性跟缺点的话,除了成为一个领导眼里的刺头,恐怕不会有什么成就了吧?换言之也就是如果你时时处处跟这个领导过不去,你做出天大的业绩来有什么用?从这个观点来引申的话,你十年寒窗的辛苦,创业艰难的艰辛还有什么用处?
“要做事先做人”!
这是卢博文经过数次跟领导据理力争均遭到打压之后获得的宝贵经验,更加感悟到了想让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的效果,首先就是要获得尽可能多、尽可能大的领导们共同的认同才是!领悟透了之后,他一改以往的持才傲物,依旧以知识分子的实力尊重起他内心极度藐视的领导来。
而领导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必然有其过人的一面,他们可能不懂业务,更可能知识匮乏,但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上,就必然有人家的道理。当然,技术单位的领导对于知识分子还是十分尊敬的,所以,卢博文仅仅是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懂业务的下属对不懂业务的领导足够的尊重,就立刻获得了领导的高度认同。而他却也并不像别的知识分子一样,自己搞出的成果恨不得揣在怀里唯恐别人沾了光去,而是在申报成果的时候主动把领导的名字也缀了上去,这对他来讲是惠而不费的举手之劳,而对于领导来讲,那可是把外行向内行转化的主要手段呀。作为一个统帅一大群知识分子的外行,领导的内心也是虚弱的,而卢博文给他的正是能让他彻底强大起来挺直腰板的铠甲,那么领导又怎么会不认同卢博文呢?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卢博文无疑是已经把做人这个大题目解答的十分透彻了,由此,咱们可以联想到写书的那个奇人易中天,他曾经在一次跟一个他出名之前甚至比他学识跟职称都厉害得多、可在他出名后那人依旧仅仅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学者探讨学问,那人就很不服气的说不服气他的成就,并且很是困惑他为什么就能成功?易中天就说他比那个学者会做人。是啊,知识分子的清高孤介是一种气节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你的学识如果不被人认同,不被人广为宣扬,还不是如同深埋在沙子里的珍珠,日子久了,还不跟鱼眼一样的价值了?
“迎合但不苟合,赞扬但不阿谀,
退步但不丧失原则,永远保持自己别人所不具备的本色。”
凭着上述的法则,卢博文就是用一个知识分子独特的理解把这种人情练达跟清高孤介成功的结合在了一起,更加秉承着获得一个“大”者的认同就能够超越获得一大群“中”者的效果这一准则,果断的选择了迎合李文彬这个强大者,这才没有使他的一腔学识跟一身本领埋没掉,一步步走到今天。
自从上次在女儿郑焰红的“开导”下,卢博文半推半就的跟林茂天开始虚与委蛇,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他心里就一直很是忐忑,生怕李文彬知道了感觉不舒服,所以每一次的接触他都会貌似无意的让乔远征知道详情,自然也是希望通过这一条无奈的渠道,让李文彬领会他的良苦用心。
之前的状况,也还都保持在卢博文自认为可以掌控的状态之中,但今晚当着所有常委的面,白老板居然就那么明目张胆的在李书记面前做出了那么嚣张的“主子”姿态,面对着所有常委意味深长的眼神,李文彬就算是心里知道他卢博文是在迷惑对手保持姿态,心里又怎么会没有危机感跟怨怼情绪呢?如果他不恰到好处的让大家明白他始终都是李书记的中坚力量的话,别的常委们对李书记信心的缺失就很可能让李书记彻底陷入被动,那样的话,可就不是小事情了。
基于此,卢博文才在会后折回大院想要见见李书记,他折回来的时机也恰到好处的选择了齐同义的专车开出大院的同时,甚至,他还在两辆车交错的时候摇下车窗跟齐同义打了个招呼,说他等老板还有点事情,他相信,以齐同义之精明,不会不明白他留下是要干什么的。
可是李文彬居然拒绝见他,这个消息让卢博文更加惶恐了,他默默地坐在自己车里候在李书记办公楼的下面,那是几株高大的树木下面,连路灯都被挡在了冬天也不落叶的茂密叶子上面了,他更是让司机关闭了车灯。所以,没人发现他这个省会市的一号首长居然静静地守在车里,任茫然在胸腔脑海间飞快的穿梭着。
李文彬跟乔远征的身影终于出现了,卢博文激动地打开了车门,可是,还没等他把一只